】 【打 印】 
网评:增强文化认同 培养青年家国意识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13:32:22


  中评社北京2月5日电/网评:增强文化认同 培养青年家国意识

  来源:文汇网  作者:赵阳

  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新春致辞中表示:“未来充满希望,关键是要有坚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自觉。”那么香港的历史自觉从何而来?我认为,香港社会应该进一步营造文化认同的氛围,尤其是在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上,坚持“以文贯道”,从根本上坚定历史自觉。

  文化认同是社会团结之根、和睦之魂。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在新时代、新起点,只有让年轻一代在成长和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出“我是炎黄子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荣光”的意识,才能找到文化认同的心理契合和情感共鸣。我认为,国家安全教育,纠正的是青少年最基本的是非观,重在分清“对”与“不对”。文化认同教育,目的是要巩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包括家国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家国情怀。也就是说,我们的国民教育,最终要从文化认同层面去看成色、观成效。

  对于增强文化认同,笔者有两个建议:

  一是加强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应把中文教育定位为认识中华文化的先导科目,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上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避免仅仅作为应付考试之用。追本溯源,中文的“文”,原始意义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意义的身体修饰,“文”的线条、意象是什么,是由种族、年龄、图腾等观念决定的。这个“文”字的内涵,从其发轫之初,就已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古人以“文”命名的事物,即包含着秩序井然、文采绚烂的理想,同时具有社会的规范性与艺术的审美性意涵。我们的中文教育,应该把这两重意涵完整地呈现,才能达到以文化人、强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是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洗礼,早已成为国人的日常伦理和行动指南,香港社会也不应例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对这些义利观、公私观、大局观的认同,便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认同。就此,香港政府要致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支是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功底的中小学中文教师队伍,让他们进入课堂传授知识,把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美育课程相结合;一支是高水平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策划队伍,专门结合香港社会实际,举办一系列适合青少年乃至各年龄阶层的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特别是在新时代,文之“贯道”,要集中体现“弘业、培元、立心、铸魂”:以文弘业,弘的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以文培元,培的是文化建设基础;以文立心,立的是一颗为民之心;以文铸魂,铸的是时代之魂。在“以文贯道”的影响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就能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造就香港社会未来的希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