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直播与短视频助力中国文化创新传播
http://www.CRNTT.com   2022-02-09 13:20:30


 

  当下,“流动性”成为构成用户的生存特点之一,从现实的场景中“流动”到视频平台中短暂接受信息,而后又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变化迅速抽离。人们当下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比起接触复杂深奥的信息,更倾向于“快餐式”消费。而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为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提供了新选择。长达120分钟的直播结束后,《冰雪中国》选取各期直播中的亮点内容,剪辑为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版本,并配上中英字幕,于微信视频号及海外平台上线。短视频将长直播中的核心内容进行碎片化再现,更为契合当下用户的视频消费习惯,便于用户消化视频内容。

  而无论是观看直播还是欣赏短视频,受众都能通过直播中的实时评论,或是平台中的评论功能进行互动、提供反馈,快速地与视频创作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结,更大地调动用户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丰富主体:集聚民间传播力量,推动全民外宣

  传统的对外传播主体是权威的政府机构、官方媒体,存在着过于宏观、单一、有距离感、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难以冲破文化隔阂。因此,在对外传播中,民间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微信视频号这一平台使得普通民众都可参与内容的创作,从更多元、丰富的角度出发,传播不同于官方的冬奥认知和体验。新媒体技术同时也为各国民众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推动国内外公众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

  一方面,微信视频号平台中有着海量的创作者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协调,能够使不同行业、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用户都参与进对外传播的进程中来。例如此次的《冰雪中国》直播中,除了CGTN记者外,外籍视频达人、当地向导和冰雪运动爱好者也参与了录制。外籍嘉宾以外国人的视角,体验中国多地、多类型、多民族的冬日民俗和冰雪运动,并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华外籍人士用海外受众理解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对中华文化进行解码,削弱了文化背景差异与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文化隔阂,其传递的信息更易被外国民众所信任和接受。而宁夏、新疆等地向导所叙述的内容,视角更为微观,比起官方所传递的话语而言具生动性、接近性,使得国外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不易产生抵触心理。

  另一方面,短视频和直播作为当下较为“友好”的媒介形态,削弱了对拍摄技术、画面质量、剪辑方式的要求,用户只需借助智能设备,以平台自带的剪辑工具便可产出作品。视频号降低了用户参与门槛,将重点转向个性和情绪的表达,广泛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积极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