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聚焦三个重点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2-03-13 10:57:33


 

  全国人大代表李士伟建议,健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对脱贫人口就业、收入、产业扶贫项目运转、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此进一步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代表委员们表示,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要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我们赤水是竹产业城,竹子可以用来制作竹编、建材等,用处多得很,做好‘一棵竹’这篇文章能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说。

  全国政协委员王红说,壮大乡村产业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构建以乡村特色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推力、以农民创业为抓手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莫元花建议,要给予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支持,开展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基础数据,加强顶层设计,分级分区域制定产业中长远发展规划。

  莫元花介绍,扬州市宝应县荷藕种植总面积近1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荷藕种植基地。2021年全县荷藕产业链产值47.6亿元,带动就业10万余人,人均创收达6万元至8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相比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要求更高,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集群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

  针对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认为,目前我国物流快递业存在总体供给不足、城乡结构分布不均、农村电商物流分散规模小等问题,阻碍了乡村产业和规模经济的发展。要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业融合发展,依托各大涉农平台,通过拼单等各种创新模式做大订单,强化与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衔接,双向发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四个方面短板。力争今年脱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数能够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今年要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项目,尽快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部署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

  代表委员们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深化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栗翠田建议,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方式。同时,打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健全完善集体经济收入分配制度。

  近年来,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措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当前,新一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正在推进,将加快推动村庄环境乾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够推动实现乡村宜居宜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围绕强设施、优服务、美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只事关农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调动农民积极性,更大力度推进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聚社会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