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不负农时抓好春耕备耕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6:45:37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网评:不负农时抓好春耕备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

  当前,春耕备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机器轰鸣,犁铧耕作,播撒希望的种子。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我国是农业大国,要确保14亿多人吃得饱吃得好,就必须稳定粮食产量,当务之急是抓好春耕生产。

  抓时机。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做好春耕备耕不仅直接关系百姓的“米袋子”和“钱袋子”,更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眼下要抓好备耕,及时耕耘播种。各地要迅速行动,抢抓农时,精准施策,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保规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强科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先进科技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各地不仅要在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上出台政策,也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让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