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22-03-24 08:15:36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就业是重要的民生话题,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当前形势下,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全局性视野来综合衡量施策。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从全世界工业化水平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到,我国人力资源红利不仅在于人口数量众多,更在于劳动力素质整体较高,从事一线生产应用的专业技工人员经验丰富,这种比较优势是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本世纪初,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只占技能总人才队伍的4%,如今这一比例已超过20%。在顶层设计、政策供给、产业进步等多种因素支撑下,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近几年,“就业难”“招工难”等问题之所以较为突出,原因之一就是以操作为主的一线技能人才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从现实看,企业在谋求技术进步过程中,更迫切寻找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和知识型技能人才。以2021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看,有43个职业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增幅较大。

  首先,应着眼于企业发展需要。从供给端发力,立足技能人才短缺的系统性问题补短板,为大量劳动者提供多层次学习和实训机会,健全技能人才使用、评价、选拔、激励等方面制度体系,以解决新形势下高素质人力资本数量不足的问题。

  其次,应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再次,着重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技能。退役军人普遍具有责任担当和较好执行力,同时拥有爱岗敬业等优良素质,需要为他们提供符合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技能学习条件,将退役军人这一“富矿”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人才“红利”。

  为改善技能人才不足问题,促进供给匹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这将有助于帮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既要只争朝夕,又要着眼长远。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不少地方已开始抓好诸如实施数字技能提升等行动,以市场主导、共建共享的方式构建人力资源供给体系,赋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这对于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将大有裨益。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