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上海疫情防控:社区干部尽心尽责
http://www.CRNTT.com   2022-03-24 17:00:33


 
  “喇叭叔”

  引导村里老人,小喇叭特好用

  “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大家万万奥乱,蔬菜等物资奥抢(崇明话‘奥’即‘不要’之意),注意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

  3月21日早上,55岁的崇明区向化镇北港村党总支书记施庆前戴着口罩,拿着一个小喇叭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喇叭里用崇明话反覆播放着疫情防控的宣传内容。“村里老年人不少,‘网来网去’的宣传很难覆盖到他们,比如我们村里也有公众号,会推送疫情相关的内容,但会看、能看的老年人不多。怎么引导他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小喇叭特别好用。”

  由于最近总是拿着小喇叭到处宣传,施庆前得了个“喇叭叔”的外号。“其实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们村里一共有300多个喇叭,村条线干部、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垃圾收集员等都会带着小喇叭宣传,全向化镇的流动喇叭、应急喇叭和广播喇叭一共约有3600个,这也是个‘宣传矩阵’,覆盖了全镇田间地头、宅前屋后,能精确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百米’。”施庆前说。

  小喇叭怎么用?里面技巧可不少。首先是内容,有些来自镇文广站的录音节目,村里工作人员拿个U盘去文广站拷贝,回来往喇叭上一插就能用,另外就是村里自己录好一段几十秒的音频,然后循环播放。“我们一般会准备崇明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在老年人多的地方、田间地头就放崇明话版,到了集市上就放普通话版。”

  小喇叭宣传的频率、音量也大有讲究。施庆前说,目前村里的志愿者们每天早、中、晚巡逻三次,上午、下午不巡逻——很多孩子在家上网课,如果拿着喇叭到处播音,容易影响孩子们学习。另外,一个流动小喇叭能有效传播的距离大约在50米,志愿者们不会把音量开太大,以免打扰村民正常生活。“而且,音量太响容易有‘破音’,宣传效果反而不好。根据流动小喇叭和村民居住区的距离,我们也会实时调整音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