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故事的多样化书写
http://www.CRNTT.com   2022-03-26 10:09:38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3月26日电/据文艺报报道,何建明新作《流的金 流的情》聚焦成都双流,用现实主义手法致力于“航空经济”的书写,塑造出一群为创造美好新生活而矢志不渝的建设者形象。看似碎片化的故事,传递出具有示范作用的美丽中国建设生动画卷。激情下的内涵表达,带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书写中既着力勾描灵魂的崇高,也在不断地开掘和探索中,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

  何建明始终围绕着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在记录。这种时代之笔,体现了特定的价值取向,也让人深切感受到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固守,也揭示出情怀的力量,无论是《山神》中默默无闻的黄大发,还是《那山,那水》中的动人乡村故事,抑或是大气磅礴的《浦东史诗》,无不蕴涵作家深沉的思考,这种倾心坚守的“国家叙事”文体,并非是简单的书写,更多是精神深处的表达,是他结合自己对当下形式的研判,尝试着不同的创作方法,细致入微地讲述着中国故事。

  文学反映着生活的真实。何建明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宏大的叙事手法如符码般深入作品,尤其从超越精神的内涵中所传递出的思考,已不完全是现实中的人格重构,而成为精神品格下的真实书写。某种意义上,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让读者清楚“中国当代文学价值、意义、本质”。他对于笔下的人物、事件、环境、文化等,都可以融入自我的体验,强烈的真实表达下,还原或观照着深刻的思考和审美,这正是他在作品中力求实现的美学底蕴。

  报告文学写作于何建明而言,早已是生活的日常和全部,这样的状态,让他始终关注着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关注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总的来看,他的作品都心怀国家和人民,不任意夸大,不刻意回避,既符合传统的审美方式,也在生活化、人性化的文字中,丰富着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创作体验,审视着人生百态,写活的历史,最重要的是以适当的距离进行审美,从容把握阔大的精神,带着温情直面这个时代。写理想,是要在精神中确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让情感变得生动,富有爱意;写现实,是在复杂的现实叙事中还原真实,多维用力去深入挖掘人性和历史真相,让作品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理想与现实的审美观照,其实是人性书写下的冷静认识。这种真象抒写细致入微,包含着深入独特的思考,也写进了情绪和自我的认知,这样的真实既是对人性的观照和审视,也是叙事视角下的体验和张力,使得作品始终散发着时代的能量。

  现场叙事的魅力,在于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像新闻直播一样,从不同观察视角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博采众长。这样的叙事特征,虽以艺术为支撑,但始终遵循“直笔实录”的真实,连续呈现出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使故事情节不断丰富,最终形成跨文化的书写。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