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种质创新“中国芯” 豆花香飘黑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22-03-30 15:33:18


  中评社北京3月30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50多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黄淮海科技会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一场新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正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进行,种质资源的科技创新正是这场会战的关键要素之一。

  盐碱地化身“米粮川”

  尽管受到疫情的困扰,育种仍然是许多科研人员心中的头等大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杨福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的团队基于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在吉林大安取得了632公斤/亩的好成绩。

  大安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世界三大苏打型盐碱地之一。土地盐碱化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限制区域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此次新品种喜获丰收,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了个好头。

  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简单来说是利用植物DNA的自我修复能力,以高能重离子束照射种子,在染色体层面上人为地“搞破坏”,等到植物自身将细胞修复后,有的细胞“修复如初”,有的则“将错就错”。这样一来,就会产生“突变”,科研人员再从其中寻找到那些具有高产、耐盐碱、抗倒伏等优异性状的后代,并把它们育成新品种。

  “新育成‘东稻122’在耐盐碱、抗倒伏、高产等方面表现出色,还拥有出米率高、商品性好等特点,”杨福说,“按专业来说,它是后期功能型水稻品种,稻穗已经完全成熟了,植株还是绿的,表现出根系非常强大,籽粒非常饱满,瘪粒率非常小的特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