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完善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9:16:43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增进效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中进一步弥合城乡差距。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离不开农村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加快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既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重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作用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涂圣伟文章表示,政府和市场是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手段,二者的作用边界和实现形式在不同制度条件、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这些年来,因要素单向净流出农村而形成的不利于“三农”发展的局面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随之实现持续增长。但客观地看,当前,单纯依靠政策边际调整已经难以对城乡收入差距格局继续产生根本性影响。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为政府不可或缺,同时还需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增进效率和改善收入分配中进一步弥合城乡差距。

  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系机理,大体上可以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改善农村民生福祉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改善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业产出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其中,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改善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中国农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不同要素的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有利于实现要素跨界高效配置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农民能够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扩大,有利于形成各种要素汇聚的良性循环,并通过规模效应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

  其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创富能力。城乡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当前,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尚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农民收入增长。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高更易于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起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福利待遇增长。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由此产生的知识扩散效应、企业家创业示范带动效应以及产业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农民创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三,要素资源资本化有利于农民财产增值。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重视和解决好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在当前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土地资产功能转换困难和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推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并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建设,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资产增值收益。实现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也有利于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投资渠道。

  其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民生福祉。个体富裕与集体富裕相互依赖和关联,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扩大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同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村级组织集体行动能力,更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要切实提升市场的有效性

  文章分析,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否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取决于市场是否有效,这又涉及三个方面的有效性,即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要素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当前,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改进空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