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37:10


 
  目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总体上以第二层级为主,正在向第三和第四层级攀升。很多发达国家基于长期的工业化积淀,掌握了不少高端生产工艺,并且享有先发优势和在位优势,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要全面突破这些优势形成的壁垒,短期内难度很大,这也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关注以下重点问题。

  文章分析,一是要把握好规模和竞争力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呈现为规模扩张型模式,超大的规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进一步的配套优势,但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看到规模和竞争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很多产业甚至是高技术产业,如果各地一哄而上,规模扩张过快,就可能形成高技术低效益、“赔本赚吆喝”的情形。因此,形成各个地方错位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过度竞争,通过适度的规模增长达到提高效益和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把握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有观点认为,传统制造业属于低端产业,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只有新兴制造业、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才是高端产业。实际上,许多传统制造业具有很高的升级价值与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同时,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的规模与需求都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地方都挤在这些竞争激烈的“赛道”上,那么最终的效益并不一定比着力发展传统产业好。所以,如何发展适宜本地资源禀赋的制造业,是各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要高度重视“人”的问题。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但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总体而言,大量就业人员“重服务业轻制造业”、不愿进工厂的偏好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开展教育培训和营造崇尚实业的文化氛围外,还要尽可能地提高制造业的效益水平并相应提高劳动报酬水平,让制造业的报酬显着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产业,这是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