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内部活力能够支撑经济实现既有体量又有质量的增长。 |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尽管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和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影响了增长幅度,但中国经济仍保持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实现了“开门稳”
中国经济网发表专栏作者乔瑞庆文章分析,一季度,投资增长强劲。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鉴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亮眼表现,有人认为,“开门稳”是强力刺激投资的结果。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是一种带有陈旧偏见的错误认识。毋庸置疑,投资能够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需要靠高强度的投资来刺激。
其一,中国并没有强力刺激投资,也没有为刺激增长而盲目上投资项目。投资是为了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中国投资项目的选择坚持了新发展理念,顺应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随着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势头增强,将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
其二,投资诚然支撑了经济增长,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小于消费。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4%;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9%。因此,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既能应对当前疫情冲击,又能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不加甄别地大上投资项目、快上投资项目,虽然短期内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供给过剩,这并不符合中国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要求。
文章认为,实现“开门稳”,投资有贡献,但不能简单归因为刺激投资。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内部活力能够支撑经济实现既有体量又有质量的增长。近些年来市场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市场体系培育、完善、成熟的基石。同时,蕴藏在市场主体中并不断积累提升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能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中国当下的经济政策更多强调“滴灌”“结构性”“纾困”“直达”等固本提质的举措,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文章最后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另外,中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使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未来,我们有足够大的政策空间、足够多的政策工具,能够坚持以我为主。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作用会更为充分有效,经济活力也会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