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马晓霖:俄乌冲突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22-04-24 00:20:39


俄乌民族的势力分布图(视频直播截图)
 
  他续指,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东欧集团改弦易帜,但俄罗斯在叶利钦时期十年苦恋西方未果,西方持续东扩,俄罗斯情感强烈受挫,利益持续受损。加之俄罗斯民族主义回潮,俄罗斯人大民族主义和对于苏联时期大国地位的追求成为新的政治时尚。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俄罗斯人在21世纪20年代开始对北约和西方世界的战略反击,也可以说来算冷战后的30年总账。
 
  马晓霖将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概括为“求爱不成反目成仇”。1991、2000、2003、2008,俄罗斯四次申请加入北约未果。期间双方仍接触、达成了一系列合作。1991年,北公与俄罗斯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确立冷战后的大关系。1994年,俄罗斯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后续与北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如《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2002年,俄罗斯-北约理事会成立,此后双方在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以及武器不扩散等领域展开合作。

  “但自2005年东欧一系列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后,俄罗斯的恐惧感越来越强。危机感积累到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北约决定暂停与俄所有合作,仅维持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北约不承认乌东独立地位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主权,俄罗斯也未停止俄乌边境军事行动。”

  马晓霖表示,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沦丧始于斯大林防线于1990年变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的防线一退再退,北约东扩致使其1999年和2004年两次变更,最后只剩下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一线,这已经到了普京的最后底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