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织就一张法网 守护三江源头
http://www.CRNTT.com   2022-04-28 09:02:51


生态管护员在黄河源头鄂陵湖畔巡护。(来源:人民日报)
 

  促善治——

  扛起人大监督责任担当

  “今天的出水水质怎么样?”

  “生产废料如何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4月初,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鑫带着调研组,马不停蹄地走访了西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再生水厂等地,查看了解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问题整治情况,还听取了市法院和检察院有关生态保护的公益诉讼和审判情况。

  原来,按照《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要求,西宁市人民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上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情况,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此次调研,就是市人大为了更好行使监督职责“打前站”,了解情况。

  立法促善治。近年来,青海各级人大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形式,精准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

  去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等首批国家公园。为此,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玛多县、曲麻莱县、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格尔木市等高原腹地,行程2000多公里,对《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实地检查、现场询问、查阅台账,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不足。“从执法检查情况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部分创设性条款存在执行障碍、财政事权落实不到位、管理职责需进一步理顺等等。”青海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陈小宁介绍,“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紧跟形势发展、加快改革步伐、推进立法调整提供了新的参考,让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与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蹄疾步稳。”

  “青海某些重点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报告与监测方案不一致,公开信息不全面、不详细、不及时的问题”;

  “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园区规划存在脱节、不协调的问题”……

  青海省人大环资委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在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中,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高校围绕水生态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监督与管理,以及法律责任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借助“外脑”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提升了监督结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