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谈论疫情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8:16:32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奥密克戎的撤退,有效新药的上市,美国疾控中心三月以来不再要求室内佩戴口罩,美国似乎已进入了疫情后时代。资深媒体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Richard Tofel却在《大西洋》杂志上发文批评学界、政界、媒体依旧没学会如何谈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众无所适从。

  比如,室内需要戴口罩吗?二○二○年疫情刚爆发时,白宫说不需要,实际是因为美国口罩产能低,必须首先满足公共卫生人员的需求。结果很多人因为没戴口罩感染、重病甚至死亡。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是指封闭空间内密切接触的传播风险高,并不意味着摸一下物体表面就会患病。

  Tofel在文中提到四个教训。第一,要对大众说实话,如果情况不明朗,也要照实说明,别欺上瞒下,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科学家和政治家要相互协调。政治家要相信科学,别关门造车,自以为是。但科学家也要想到防疫措施的心理、经济、社会成本,理解“领袖”面临压力和限制,除公共卫生外,还得考虑士气民心、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第三,用大众能理解的语言解说疫情。大部分人不精通统计学,也不懂“空气传播”的真意。第四,永远不要忘记抗疫英雄,包括医护人员,也包括研究、制造、推广有效疫苗的人群。如果早就这样做,大概能有效减弱民众对疫苗的抵触以及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作恶的威力。

  作者说得是否有理,自是见仁见智。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指出了疫情中科学家也必须有政治考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