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农户交售550公斤以上肉牛,基地每公斤按照高于市场价3元收购。建档立卡户交售一头牛,基地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400元。合作社交售一头牛,可以获得200元中介费。“基地依托销售溢价和出口退税利润空间,让产业链上的各个经营主体都有钱赚,有效激发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养殖热情。”张瑞峰说。
蓝天白云下,在静宁县原安镇的犇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580多头牛正悠然地享受日光浴。“如今在原安镇,家家户户靠牛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姚金庄说着,指向不远处的山坡,只见山间村落中,蓝色顶棚的牛棚比比皆是。
近年来,原安镇牛产业发展迅速。“在脱贫攻坚期间,政府通过‘补助建棚、购牛奖补’等各类奖补政策及金融信贷支持,引导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全镇涌现出一批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在市场开拓、信息提供、价格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群众效果显着。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群众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玉米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全镇养殖规模在20头以上的农户有64户、10头以上的有262户、5头以上的有854户。”原安镇党委书记杨银平介绍。
“原安镇毗邻宁夏西吉县,群众历来有养殖传统,并且人均耕地在5亩以上,可以满足规模化种植饲草玉米的需要。”杨银平告诉记者。原安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饲草种植、红牛养殖、粪便处理、肥料还田”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路子。目前,全镇牛存栏量1.4万头,肉牛总产值超过1亿元,2021年被命名为“平凉市首批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
离开原安镇,山路蜿蜒,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阳光照耀着一行行整齐划一的地膜,地膜下是前不久谷雨时节播种的饲草玉米。一个个“平凉红牛养殖示范村”“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