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上市公司“动力源”作用持续强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5-06 12:57:32


 

  研发投入添底气

  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迭代产品服务,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增添了发展底气,增强了发展动能。

  “2021年,上市公司在推动研发创新、加大资本支出、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表现突出。”陈雳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53%,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总额的47.02%。研发强度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从2020年末的122.70万件增加至2021年的145.05万件,增长了18.22%。

  作为“硬科技”公司集中地的科创板,2021年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共计852.4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021年底,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支超过14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三成。

  研发投入加码促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66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不少科创板公司及时开展应急攻坚,推动了新冠特效药、疫苗、快速检测试剂等加快落地。

  应对挑战有信心

  受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外部环境更趋不确定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给上市公司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稳就业方面,沪市主板公司发挥了应有作用。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新增员工人数约24万人,整体就业人数达167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数量比重2.22%,高于2020年的2.19%。以GDP占比测算,间接带动就业人口在2亿人以上,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近三成。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4%,增幅居各行业前列。汽车设备、医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设备等行业员工规模均超40万人次,体现出稳增长与稳就业互促共进。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压力,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上市公司积极配合保供稳价,通过内部挖潜力、降成本、提效益,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在毛利率承压的情况下,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费用率分别压缩2.9个、0.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克服疫情影响,费用率同比分别降低0.8个、1.0个、3.8个百分点,维持服务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3年多来,证监会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坚持把好入口关与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并重,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着力化解违规占用担保和股票质押等突出问题。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发生积极变化,“晴雨表”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以沪市主板为例,2021年有60余家公司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累计金额780余亿元;20余家公司解决违规担保问题,累计金额620余亿元。2021年年度报告期间,沪市主板新增发现存在占用担保的公司家数较2020年减少约六成。股权质押方面,2021年末,沪市主板存在股票质押的公司家数较年初减少逾50家,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较年初下降逾三成,较最高峰减少三分之二;年末质押待偿还余额7806亿元,较年初减少515亿元;市场整体履约担保较年初提高逾16个百分点,违约风险明显下降,整体风险进一步收敛,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疫情、地缘冲突风险等因素并未改变中国经济韧性较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拥有强劲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丰富的政策工具等,这些都让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稳中向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