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北京:绿色转型治理首都“大城市病”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6:24:14


 

  大绿大美

  打造生态文明“金名片”

  在全市“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生态空间格局中,一绿城市公园环和二绿郊野公园环在“三环”中占据两席,是城市重要的“绿色项链”。据了解,《行动计划》对照全市生态空间布局,首次提出地区“两环、九楔、四河、百园”的生态空间格局,强化大尺度绿色空间统筹建设。同时,城乡结合部围绕两道隔离带建设,东部和副中心绿色示范区建设结合,东北部和温榆河公园大尺度绿化结合,北部和未来科学城智慧科技生态结合,西部和三山五园结合,南部和南中轴线建设结合,推动和首都绿化融合,助力青山绿水蓝天成为首都底色。

  《行动计划》提出,本市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优化提升7个重点城市公园项目,推动南中轴地区、回天地区、朝阳区十八里店等区域城市公园群建设,让城乡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林”。同时,以“九楔”建设为重点,严格控制通风廊道内建筑高度和密度,推动打通九条连接中心城区、新城及跨界城市组团的楔形生态空间,打造城市“新风”系统,缓解“热岛效应”。

  在都市中留荒野,是北京打造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的重要尝试。不仅为小动物们准备广阔的“自留地”,绿地系统中还规划有吃有喝有住的生态“绿岛”,建立起生境多样的栖息地保护体系。以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为例,划出的1.4平方公里生态留野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不采取修剪、割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树木花草长成什么样,全部交给大自然进行演替。

  本市要继续严格落实“林长制”“田长制”和“河长制”,重点完成8个造林工程,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