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稳中求进的方法论
http://www.CRNTT.com   2022-05-17 08:09:10


 
  把握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这说明,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人在现实条件面前并非无可作为,而是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及时转化不利条件。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把握时机。事物具有质、量、度三个方面的规定性,而“度”作为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体现了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在实际工作的方法论上,把握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坚持事物本质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并在丰富发展中使事物的本质得到更好坚持。时机把握是否得当、适度原则运用如何,会体现出不同的效果,而检验效果的根本标准无疑就是实践。

  从哲学层面讲,稳中求进是质量互变过程中的量变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在量变范围以内的现实表现,也是度的范围以内的发展变化。就现实而言,稳中求进要尽量避免政策调整上的大开大合、经济发展上的大起大落,要着力追求平稳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成效。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战术上要抓落实干实事,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这就从战略战术的角度讲明了如何做到稳中求进。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恰到好处,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这就从时、度、效的哲学高度阐明了把握稳中求进的重要方法。

  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保证大局稳定,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取得好的实践效果。这里的“因势”“应势”“顺势”,体现的是对客观规律性的尊重;“而谋”“而动”“而为”,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简言之,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保持谨慎从事、谋定后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积极进取的方针,不是消极怠慢的方法,它要摒弃和避免盲目冒进和不思进取两种错误倾向,要求和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和工作耐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实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保持整体谋划和重点把握的有机统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要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做好重点把握。

  系统观点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注重整体谋划,必须坚持系统观点,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应避免孤立的“单打一”,而要打协同的“组合拳”,增强各项政策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注重整体谋划,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执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做好重点把握,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抓民生始终是一个重点。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因此,做好民生工作,是稳人心、稳大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而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保障初级产品供给、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无疑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来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