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俄罗斯自由媒体网近日报道称,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中国将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朱岩
新基建不是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建设项目,而是要构建支持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未来发展的新底座。近两年,中国不断创新新基建开发模式、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在三类新基建上发力:在信息基础设施上已经初步搭建了5G、算力网络等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在融合基础设施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在创新基础设施上构建了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中国新基建具有以下几项显着特征。
其一,新基建是面向数字物理空间开发的基础设施。传统基建主要是面向物理空间开发的建筑、交通、能源、水利等工程,而新基建是要支撑数字物理空间的。数字物理空间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空间,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除了在物理空间中存在,也同时存在于数字空间中。新基建要同时搭建在两个空间中建立新秩序的基础设施。
其二,新基建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数据类似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其走向要素化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撑。在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创新思维建立新型数据中心、算力网络、数据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
其三,新基建是支持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人类社会数字革命是以数字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志的。三类新基建都要能为数字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尤其是创新基础设施,更要成为创造人类未来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设施。
其四,新基建是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的新机遇。数字生产力需要数字化生产关系与之匹配。新基建并不只是“硬”设施建设,更包括了与之配套的大量“软”设施,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政府的数字治理,到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再到个人的虚拟生活方式,新基建都可以为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公平、民主的社会生产关系提供技术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