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是应对外贸挑战的底气所在。以纺织鞋服产业为例,中国经过数十年积累,已经形成了化工、面料、织造、辅料、制造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一方面,部分欧美国家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另一方面,东南亚鞋服生产企业对上游面料、鞋材等需求增加,对我们而言其中也有机会。”福建省某制鞋装备公司董事长黄劲煌说。
面对国际订单的波动,还有一部分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晋江英林镇是中国泳装出口重镇,近年来,受国内外疫情影响,海外订单减少。在当地党委政府牵线下,安踏等龙头企业与英林泳装企业合作,通过品牌授权、代工、合资经营等方式,帮助他们拓展国内市场,稳定了上下游5万多个就业岗位。
部分企业则倒逼自己“转型升级”,升级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提升硬实力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永光告诉记者,市场需求暂时减少,公司就想办法研发冰敷产品、亲肤面料、防晒面料等,以技术创新改变产品特性,创造需求。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分析师、研究经理曹志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短期看,外贸企业需要千方百计保订单、促生产、按时交货,稳住市场份额,长期看,外贸企业应该开发生产更多适销对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充分利用政府、行业协会搭建的国际营销平台,主动走出去推荐自己的商品。”
在他看来,中国有一大批在国外有市场布局和触角的外贸公司,可以利用掌握的渠道优势和市场信息,打造更多中国本土商品品牌。
外贸保稳提质,蓄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