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6:21: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化解资本的生产性矛盾,避免陷入资本权力化和资本形而上学的窠臼,为人类社会走出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困境,提供了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并非线性决定论,在具体的国家形态中生产关系发挥的实际作用比生产力要复杂得多。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关系链看,生产力强调的客体性逻辑与国家强调的主体性逻辑,可以通过生产关系的主—客体性逻辑发生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采用先进国家形态的方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这也是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何以可能”的基本逻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经济与政治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又互相对立、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有效利用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双重属性,既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传统中国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以“大一统”为根本的政治组织原则,以政治来安顿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与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相分离不同,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经济活动从来就被定义为国家责任的内在部分,国家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己任,同时也从中获得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当然,古代社会的皇权制度使“大一统”格局难以充分展现,“家天下”压抑了“大一统”内在的“公天下”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解放了“大一统”内在的“公天下”的价值主张;能够集中力量办深入民心的大事,使国家意志始终围绕着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运行;真正形成了“大一统”政治原理与“天下一家”政治理想的内在一致。坚持党的领导,是对中华文明“大一统”政治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