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解农产品冷链“缺链”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18:55:28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夏日来临,冷链作用更显重要。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相关文件已经发布。由此审视,农产品冷链既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所在,也是今后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潜力所在。

  随着农业生产日益专业化、区域化,农产品呈现跨地域、反季节的大流通特征,不同于米面油,果蔬、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仓储运输需要冷链支持。以果蔬物流损失率为例,发达国家可控制在5%以下,而我国该数据明显较高,原因就在于冷链物流还不发达。此前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降低产后损耗,增加储运能力。

  长期以来,农产品区域性、季节性“卖难买贵”成为困扰农业的突出难题,影响着消费者和农民利益。分析起来,农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短时供求失衡是重要原因。农产品冷链物流贯穿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缓解上述问题的钥匙。“暂时卖不掉就先存起来”“错峰的农产品更吃香”,可以实现错季销售、扩展区域,既满足周年供应、消费升级需求,又能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

  当前农产品冷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链”现象,冷链设施总量明显不足。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冷库数量偏少,低温加工配送中心不足,公路冷藏及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低等问题有待解决。尽管全国冷库容量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目前超过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链设施,但是,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仍低于多数可比国家,还不能完全满足庞大的农产品产销需求。

  除总量问题以外,还有结构性矛盾。首先是城乡冷链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同质化低价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相当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其次,设施标准规范滞后,现有标准不统一、衔接不够,不少地方温控手段粗放,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效益。此外,运营主体也面临一些困难,其大多实力较弱,筹资能力较差,在用电用地等关键环节存在堵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