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加剧系统性种族歧视
http://www.CRNTT.com   2022-06-18 20:24:57


 

  披着法律外衣的种族歧视恶行由来已久

  美国社会人口组成复杂多样、种族矛盾难以调和,各类种族歧视恶行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普遍存在。华裔是美国历史上长期受压迫和排斥的少数群体。200多年前,最早抵达美国的中国移民多为穷苦劳工,在农业、渔业、采矿、修筑铁路、餐饮和洗衣等行业中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敌视华裔移民的情绪逐渐蔓延。1882年美国制定的《排华法案》,既是美国第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移民法,也是一部典型的歧视性法律。这些华裔移民劳工成为种族歧视的直接受害者,被当时的立法限制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平等诉讼的权利、家庭团聚的权利。回顾过去,那些曾经被法律所支持、被社会所接受的做法,恰恰是在以法律的名义确认种族歧视行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中美建交之后,更多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世界领先技术的华裔科技人才到美国访学或移民。华裔移民为美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始终容易在美国社会中被排斥和边缘化。有诸多研究报告已经揭示,华裔移民及其家庭往往难以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有社会刻板印象认为,亚裔不能担任领导和管理职务,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亚裔人群的就业权和发展权。华裔移民家庭常有家庭成员在中国城从事低技术劳动,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闭管理下,更容易陷入贫困。针对华裔的种族仇恨犯罪,使得华裔移民更容易成为暴力打击的对象。尽管在当今,国际人权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都已明文禁止基于种族、性别、国籍、宗教信仰等理由的直接歧视,但是长期存在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在美国仍然不可避免。

  在美国,从早期的华裔劳工到今日的科技人才,数代华裔移民都展示出勤劳勇敢、遵纪守法的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美国却不能为华裔移民提供平等的回报,甚至将华裔移民置于长期的压迫和剥削之中。历史上,美国屡次将法律作为多数人的暴力工具,以法律的名义排斥和挤压其他少数族裔的生存空间。当今仍在影响着许多华裔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正是美国历史上新一轮针对少数族裔移民的系统性歧视。

  针对华裔的歧视政策必须停止

  作为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少数族裔移民,世界公认最恰当的人权保护机制是,通过肯定性行动,给予少数群体一定的优惠性差别待遇,从而尽量补偿社会历史原因给这一群体造成的伤害,以逐步实现社会平等。常见的肯定性行动包括禁止种族歧视行为的实施和言论的传播,为长期受压迫的族裔在社会参与上提供适当的优惠和鼓励。因此,在对待少数族裔的社会参与问题上,美国理应遵循、执行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人权保护标准,对特定群体提供更多的保护。

  然而,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力图为公民提供更充分的人权保障条件之时,美国却频繁地干扰华裔或与中国开展合作的科学家的工作。众多华人华裔科研人员处于窘迫不安的工作环境中,时刻面临着被调查和拘捕、被迫停止工作、家人失去生活来源、监禁和巨额罚款、精神受到打击、名誉受到损害等一系列具体人权困境。即便是被判决无罪的科研人员,也仅有少数被恢复职位得以重回科研岗位。许多科学家及其家人作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无法就其损害获得赔偿。美国政府打着“中国行动计划”的旗号,急于将科研管理问题上挂为刑事问题,将莫须有的“间谍”罪名扣在华裔学者或者与中国有科技合作的科研人员身上。美国不仅不能给华裔科研人员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反而使用公权打压,使华人华裔科研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陷入困境,构成了对国际人权法的严重违反。美国应当停止一切种族歧视政策与行动,从实质上反思其在少数族裔权利保护上的缺陷,并做出公正补偿。

  尽管目前美国司法部已经叫停了“中国行动计划”,但根据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马修·奥尔森披露,该行动的相关调查并未停止,未来与中国相关的调查也不会减少。由此可见,暂停该计划不代表美国正视了自身的种族歧视问题,而仅仅是迫于舆论压力名义上停止,实际上针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和打击可能在未来变得更为隐蔽。据披露,美国仍在继续将科技领域的反间谍调查扩大到在美国从事科研活动的,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科研人员。美国的新计划将继续披着法律的外衣,针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调查,这无疑将加剧对特定国家、特定族裔、特定人群的系统性歧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