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工业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2-06-19 08:17:19


 
  理解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要求

  文章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

  一是把握阶段性。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未来的各个发展时期中,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石这一重要定位不会变,需要持续推进工业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支撑。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应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到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素质显着提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显着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之处。就工业现代化而言,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共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产业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处理好大中小微企业、内资与外资的关系,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费品产业,促进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新征程上,我们面对的是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是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严峻风险挑战。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关键在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积极进取、开拓前行。要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要认识到,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工业制成品在帮助更多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配套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推进工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构建既立足国内大循环又深度融入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工业现代化要多方发力

  文章认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工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推进。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要注意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各种政策协调,处理好长期政策目标落实与短期经济稳定运行的衔接。

  政府要着力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创造条件,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产业链长板,增加上游能源与原材料供给,稳定价格,打通物流堵点,对中小微企业实施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鼓励绿色消费,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要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促进数字平台企业发展。要加强产业共性基础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投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换道超车”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缩小关键核心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瞄准先进技术和市场需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运用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积极发展运营新模式、新业务,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积极开展企业间合作,形成以链主企业为首的企业共生共进的产业生态。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在满足消费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价值创造,还要稳定出口市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推进工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