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粤剧在香港:从老剧院到新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22-06-20 09:07:17


 

  “回归之前,包括粤剧在内的传统文化得不到推广,粤剧演员很难找到工作。但是演‘神功戏’一直维持着我们的生计,让我们度过最艰难的那些日子。”罗家英说。

  粤剧在香港有了更大舞台

  在罗家英看来,回归前的香港,每逢大节大庆,最重要的文化活动通常都是交响乐、歌剧等,像是“别人的”,“即使置身于热闹的氛围中,总感觉缺少情感上的认同。”

  香港回归后,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界、粤剧界逐渐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2003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开始筹划粤剧“申遗”工作,并将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以拓宽观众视野,弘扬粤剧艺术。

  2006年,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罗家英感慨:“粤剧‘申遗’成功让更多人认识到粤剧是一种宝贵的、优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也让粤剧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粤剧艺术家的力量集合起来,让粤剧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成为讲述大湾区同根同脉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

  “香港粤剧界与内地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增加了,大家取长补短,齐心推动粤剧更好发展。”钟珍珍说。

  两年前,在繁忙的香港九龙柯士甸道口,一座外形酷似中国传统灯笼的地标建筑——香港戏曲中心拔地而起。这是西九文化区首座落成的表演场馆,也是香港首个专为戏曲而设的表演场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