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基建前车之鉴
http://www.CRNTT.com   2022-06-27 06:52:01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近来随着日圆大幅贬值,人们对日本债务问题及日本经济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日本曾经致力基建,尤其当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日本政府通过拉动基建等逆周期政策,让日本经济回稳。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长期低迷下的政策应对的得失,尤其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得失,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圆大幅贬值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没有跟随美国收紧货币。随着日本国债的下跌,日本央行反而宣布继续无限量撒钱,以购买日本国债期货的交割券,引发了人们对日本经济及日本债务危机的担忧。事实上,日本政府的债务规模确实令人担忧,安倍经济学等刺激政策也未能改变日本的经济结构,创建一种新增长模式。这说明通过政府举债大搞基建的方式并不能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反而陷入到债务泥潭之中。

  当然,日本政府的巨额债务主要是内债,而且日本还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拥有全球排名仅次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故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日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贬值之后,也有望回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如果只是一味期望贬值来增加出口,期望通胀来刺激消费,终究不是上策。政府支出应该更多用在年轻人身上,而非总是应付眼下的问题或增加基建投资。

  日本早期的基建投资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对日本经济的高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新干线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每年约有2亿人次乘坐,其运输量占日本铁路30%、营业收入占45%。

  如今,城际高铁在中国被归为新基建,可见日本的“新基建”要比中国早四十多年。但基建投资普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即效益高的项目先建,后建的项目一般投入产出比下降。例如,城投平台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的中位数已经从2011年的3.1%降至2020年的1.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