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恒生科技指数的构成单一,未纳入真正的硬科技企业
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于2020年7月27日,代表着经筛选后最大的30家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按恒生一级行业进行分类,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5个行业中,分别为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工业和金融业,但再往下细分,电子商贸及互联网服务行业占据大头,包括了阿里、京东、腾讯、小米、美团、联想、金蝶等互联网企业。虽然被称为“科技指数”,但其实基本可以理解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指数,大部分公司都属于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内地硬科技企业特别是央企硬科技企业(如中航科工),几乎没有入围,缺乏对“科技”的广泛代表性。
香港资本市场需要改变现有的结构性问题,注入和激活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硬科技企业,实现资本市场与可持续硬科技企业的良性互动,让可持续硬科技企业成为香港资本市场改革的新方向。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吸引更多可持续硬科技企业来港上市。香港与内地监管部门需要放宽政策、积极支持具备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硬科技属性的企业来港上市融资与再融资。如:(1)为H股公司与A股公司的增发开辟绿色通道,使H股企业可市场化发行A股,A股也可市场化发行H股。(2)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下尽快建立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内地硬科技企业到香港发展。(3)方便包括内地在内的全球投资者来港投资可持续硬科技企业,尤其是要积极争取引入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性硬科技企业来港上市,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激活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可持续硬科技企业的价值。在中国硬科技制造领域,央企是代表“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的“链长”的基石,央企“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占到全国总投入的1/4,研发人员规模近百万人,尤其是中国军工央企具备硬科技+可持续性的稀缺属性,包括中航科工在内的已经在港上市的企业均属于稀缺资源。香港资本市场应该全面重构对于可持续性硬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激活已经上市的可持续性硬科技龙头企业价值势在必行。以近期刚刚发布的中金战略硬科技指数为例,选取沪深港最具代表性的硬科技公司,涵盖中航科工等香港硬科技上市公司,可以有效带动资本进入到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硬科技公司,起到激活硬科技企业价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