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黑龙江扩种大豆进展顺利
http://www.CRNTT.com   2022-06-30 08:49:17


 
  “黑龙江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拥有多个科研院所与高校,组成了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已建有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和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必弦说,他们通过常规杂交、辐射诱变等方式创制优异大豆新种质,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储备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技术,在大豆高光效育种和重离子辐射育种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保障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供给。

  但客观来看,国产大豆的平均亩产仍然较低,与美国、巴西相差80公斤至100公斤,大豆育种技术仍相对落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栾晓燕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处在杂交育种和与分子技术辅助选育相结合为主的育种时代,而发达国家已进入“生物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时代。我国大豆育种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多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大豆育种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不足。我国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大豆种质资源,但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不足,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基因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育种技术创新理论与应用结合不足。最直接面对生产的省级或省级以下育种单位仍以杂交选育为主要育种方法,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速度的需求。三是育种经费连续支持不足。大豆育种经费投入相对其他粮食作物而言偏低,导致品种创新的持续性与产能不足,直接影响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

  “国家还要加快构建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大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依托国家和地方的种质资源库建立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体系,实施大豆生物育种及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科研院校+企业’模式,实现上下游联动、优势互补、协作攻关。”栾晓燕建议。

  提升品牌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