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解当前城镇体系突出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2-07-03 08:24:17


 
  好的规划是财富,不好的规划是包袱。以人为核心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要求。在规划过程中,产业发展、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以及提高综合承载能力,都要体现以人为核心,做足“融”的文章。祗有“融”起来,百姓才能富起来、乐起来。中国地域辽阔,区域间差异大。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协同推进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体现前瞻性、长远性、科学“留白”。有些地区空间规划余地大,尽量避免城乡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不协调的问题。中国城镇化发展不以牺牲农业为前提,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要统筹县城乡村规划,路网、电网、水网、通信网以及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做到规划“一张图”、城乡一个网。力促城乡融合、力戒城兴乡衰。通过不断提高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县域内人民幸福指数。既要重地上,也要重地下,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建设规范,从根本上改变“地上一朵花、地下豆腐渣”现象。挖掘地域文化,留住县城特色文化之根。中国县城有不少名城名镇和红色遗址,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文化遗存,不随意拆除、更不能拆真建假。

  产业集聚是基础,产城融合是大趋势。在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实现产业集聚,“处处冒烟”是产业布局的初级形态,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做大做强区域内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要积极融入邻近大中城市的产业链,实现产与城有机融合。有的县城大拆大建,搞了许多园区,不仅难以招商,还浪费了土地,增加了债务,导致民怨。要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树立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县城数字社区、数字农业、数字交通等贴近生产、生活和社区治理方面发展。

  深化改革是动力,创新机制是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和改革越来越迫切。例如,大部分县城取消了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但相关公共服务政策改革滞后。需要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在建立集约高效建设用地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方面,也需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步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