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韩国“经济脱华论”完全是镜花水月
http://www.CRNTT.com   2022-07-04 14:21:04


 

  韩国提出要把欧洲作为替代市场,这更难以令人信服。首先,过去十年,韩国同欧洲的贸易一直是赤字状态,2021年韩欧贸易额总共才1400亿美元,不到中韩贸易额的一半。欧洲是韩国模仿、引进的对象,而不是韩国商品的出口市场。若人为重组供应链,在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成本。其次,受俄乌冲突、通胀等影响,欧洲经济面临很大困难,根据IMF日前发布的报告,欧元区2023年GDP增长预计将放缓至2.3%,英国2023年祗有1.2%,这种情况下韩国想要欧洲加大对韩进口,恐怕并非易事。

  另外,韩国在参加北约峰会期间提出将欧洲视为替代方案的逻辑还有一条,那就是想跟美国一样发战争财。面对俄乌冲突,欧洲国家纷纷增加国防预算,购买武器。同时,一些欧洲国家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不得不重新考虑启用核能。尹锡悦政府此次在北约峰会期间鼓吹的推销外交恰恰就是核电和武器。但是战争财可以发一时,发不了一世。退一步说,欧洲国家也未必对韩国自己都要放弃的核电有足够兴趣和信心。核电和武器成不了韩国的未来竞争力,欧洲也替代不了中国市场。

  从历史上看,今天尹锡悦政府的“经济脱华论”不过是老调重弹。韩国多年前就有声音主张将韩国贸易关系多元化,减小对华贸易依存度。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2008年就韩国对华经济过度依赖公开表示忧虑。2017年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印尼等东盟国家,发表“新南方政策”,目的就是要开拓替代中国的新市场。文在寅曾提出,要在2020年将韩国与东盟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而2021年双方的贸易额仅为1760亿美元,而中韩贸易额不减反增。由此可见,所谓“中国风险”也好,人为降低对华依赖度的宣示也罢,都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韩国想在经济上“脱中国”不可能强制实现,更不能受意识形态驱动,人为割裂中韩经贸合作。韩国政客们需要认清,在成为“全球枢纽国家”前,韩国首先是搬不走的东北亚国家。韩国理应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共同致力于东北亚的繁荣稳定,而不是做域外国家和集团的马前卒,最后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