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多管齐下/议员倡精简程序 重建旧区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10:12:13


  中评社香港7月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全港现时有超过9000幢楼龄超过50年的楼宇,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形容,香港楼宇老化速度惊人,政府应多管齐下,透过精简重建发展程序、为部分发展限制拆墙松绑、增加重建诱因等,加快旧区重建。

  增地积比添诱因

  「房屋土地供应是重中之中,旧区重建是市区地重要来源,应该要纳入土地供应选项」,李慧琼指出,窒碍旧区重建最大的难题之一是财务可行性,原因是部分旧区的发展密度较高,若重建可增加的楼面不够多,私人发展商不愿意做,市建局亦「计唔掂数」,以土瓜湾五街及十三街为例,楼龄普遍超过50年,多年前已经有重建建议蓝图,但至今重建无期,「如果政府可以提高重建密度,不但可以多住一些人,财政上亦更可行」。

  李慧琼认为,加快旧区重建应多管齐下,建议政府精简重建发展程序、为部分发展限制拆墙松绑,并增加重建诱因,例如增加旧区重建的地积比、降低楼龄较大楼宇的强拍门槛、允许转移地积比率等,增加重建的可行性。她又提到,很多旧区居民渴望透过重建改善生活环境,市建局选择重建范围时,若能充分考虑市民的诉求,可达至双赢,她建议市建局重启需求主导计划。

  工联会九龙城地区服务处社区干事黄文港指出,土瓜湾一带三无大厦多,居住环境欠佳,但不少街坊年纪较大,没有经济能力搬出去,而由于部分业主将单位交由中介出租后就不闻不问,以至有关楼宇要筹组维修非常困难,随时间流逝,楼宇状况亦每况愈下。据他观察,很多旧楼的自住及出租业主对大厦的维修或重建,意见不一,若没有市建局介入重建,很难成事。他期望市建局能考虑扩大九龙城区的重建范围,并进行整全规划。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