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内陆地区发展是“共同富裕”关键
http://www.CRNTT.com   2022-07-06 10:10:09


2020年4月29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大道立交桥。
  中评社香港7月6日电/中国对沿海城市的过度依赖可能不利于其长期经济未来。因此,中国期望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加强经济能力。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4日发表美国米尔肯研究院研究总监黄华跃署名文章《为什么内陆地区是中国继续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文章称,中国最新五年规划的部分内容可引导这方面的努力。该规划显示,中国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和内部经济发展。而就像任何看起来很有前途的经济规划一样,我们必须评估该国“双循环”及“共同富裕”政策对其未来的影响。

  中国各项经济规划的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陆城市的潜力和表现。其中包括湖北、江西等内陆地区。

  中部地区的城市已为通过促进更广泛的全国性发展来弥合社会经济差距做好了准备。此举还有助于在更多地区释放本地创新潜力,让中国朝着“共同富裕”更近一步。

  国家内部的社会经济差异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但在中国,地理是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纷纷前往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寻找更好的经济机会,这种差异进一步扩大。而由于农村地区人才持续外流以及高度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飙升、污染加剧等,城乡之间的不平等正日益对双方都产生负面影响。在中国试图为其公民提供更均衡的发展机会之际,在“共同富裕”旗帜下通过交通、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措施加快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中部地区的城市位于中国繁荣的东部与相对偏远的西部之间,这使其成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融合的桥梁。郑州、合肥和武汉等中部城市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已经十分强大的工业生产、研发和运输能力。加强中部地区建设也使边远地区的居民能在离家较近的地方获得经济机会,从而缩短长途迁徙的距离,幷在各地区实现更为平衡的经济增长。

  在历史上,中国的中部地区就是贸易和创新的重要通道,也是其文明的骄傲。如今我们看到,中国正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带来了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更密切接触,也将中国的内陆区域变成了生产基地和通向东南亚、中亚、欧洲的国际交通枢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