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领域,安倍将修改现行宪法视为政治目标,不仅多次尝试推动修宪进程,更以实际行动实质弱化了宪法对日本开展军事活动的束缚;安保领域,安倍提出《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解禁集体自卫权、全方位提升日本军事实力,使得日本在战后首次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国家利益逻辑下不断加强军力建设;外交领域,在致力于强化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安倍在处理日俄、日中等双边关系时更多体现的是其“现实主义”理念,以不时调整的双边关系政策将攫取国家利益的目标贯彻始终。此外,在历史问题上,安倍通过进一步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村山谈话”等既有历史表态、推动“战后外交总决算”等方式大大推进了日本政治右倾化进程,引发亚洲国家的普遍担忧。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在2020年8月因病辞职后,安倍不仅没有淡出政坛,反而以自民党内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领袖身份持续对日本政局施加影响,亲自为自身政治遗产的落实“保驾护航”。
但实际上,安倍上述政治遗产既未能引导民众形成符合事实的国家、历史认知,也无法排除“新自由主义”经济路线忽视社会公平的既有缺陷,更无力解决过分依赖美国等积弊;其本人世家子弟身份及在长期执政中出现的系列政治丑闻、任人唯亲现象等也时常遭到诟病,故在日本政界及普通民众中,对安倍心存不满甚至仇视者也不在少数,对其本人及政治遗产的不同评价,实际也是日本社会撕裂的主要表现。
“后安倍时代”日本政策趋势
安倍晋三突然遇刺虽然意味着其本人政治生涯的终结,但其所留下的诸多“政治遗产”,特别是外交、安保理念已成为日本相关领域国家政策甚至战略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日本内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国内政局方面,对于此次参议院选举,安倍遇刺对自民党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而存在出现部分选民因此为自民党投下“同情票”的可能性。而在中长期视角下,鉴于安倍“政治遗产”是其长期执政的产物,本质上代表了日本主流政治势力对相关问题的基本认知与态度,故岸田文雄等政治人物虽然可能会在政策实施节奏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但不会整体推翻。至于自民党内部,安倍遇刺可能对“安麻体制”带来极大冲击,各派系或面临重新洗牌局面。
对外政策方面,虽然岸田文雄或在对俄、对韩问题上采取不同于安倍的双边关系政策,但从其提出的“岸田和平愿景”不难看出,其在对外政策上仍将延续安倍既有路线,即在将中、俄等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美日同盟、G7、北约及“印太战略”,谋求实现进一步增强军力、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最终目标。在中美关系及国内政局、自民党内部派系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继承安倍“政治遗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带有个人特色的新理念或许是岸田文雄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考量。
(作者:谢若初、吕耀东,单位分别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