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下,永和韩国街反而沈稳渡过。(中评社 杨腾凯摄) |
中评社台北7月16日电(记者 杨腾凯)新北市永和区中兴街因为不少韩国华侨落脚,并批发韩货商品,发展出“韩国街”商圈,近年因疫情影响,外界好奇“韩国街”买气是否受冲击?新北市永和中兴街韩国商圈发展协会总干事彭守喜向中评社介绍,疫情之下民众难以直接赴韩,想买韩货多只能透过他们,所以疫情期间生意相对稳定。
彭守喜,1969年生韩国,祖籍山东,祖父母因国共内战,决定从山东逃往韩国仁川。1982年他12岁时,随着祖父母及父母来到台湾。因为会讲中文及韩语,所以家人开始在永和中兴街经营韩货商行,多数中兴街的韩国华侨和他们的背景都类似。
关于永和“韩国街”的发展,彭守喜表示,他们华侨到了台湾后也要谋生,刚好华侨会讲韩文又会讲中文,适合从事贸易,而台湾也有一些消费者喜欢韩国的东西,例如人蔘、香菇、毛毯等,而韩国那边也有人喜欢台湾的东西,以前都是透过华侨或学生搭飞机拿皮箱互通两边的商品,形成一些小贸易,后来华侨们觉得台湾有不错的生意可以做,把在韩国的亲戚朋友都找来,将小贸易提升到批发的规模,最后聚集到永和中兴街,形成现在俗称的“韩国街”。
彭守喜指出,过去韩国街全盛时期大约是1990年2000年左右,当时有100多家韩货店铺,其中又以贩售韩国服饰为最大宗,因为服饰单价较高,保存容易,许多婆婆妈妈都喜欢韩国服饰,中兴街一度是台湾韩货的批发中心,台湾中南部业者都会过来批货。
彭守喜表示,2000年之后,网路世代兴起,加上韩国旅游兴起,要买韩货不见得要透过他们,中兴街开始走下坡,为此,他们渐渐开始转型,从服饰调整为卖韩国食品,因为2000年左右韩剧“大长今”流行,把韩剧与韩国食材文化引入,以前台湾主流是日剧,带动日本食品,从那时开始有些变化,现在变化当然更大。韩剧里面出现的东西,一般消费者都想买来看看,带动了食品的繁盛,他们也随着这个趋势,投入韩国食品的贩售。
彭守喜指出,后来韩国街第二代愿意接手的其实不多,从全盛时期100多家店铺,现在与韩国相关的大概只剩下20家,不过现在过来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想找韩国货,所以他们剩下的业者还能撑着这个韩国街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