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解析中国植物的拉丁名
http://www.CRNTT.com   2022-07-17 18:26:22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中国科学报报导,想要换来读者的一句“这书有用”,需要多少付出?为了这句话,一个人历时15年,跑了450万行代码,用一本重达2.8公斤、字数多达384.7万字的“康熙字典”给出了答案。这本书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刘琪璟的著作《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

  毋庸置疑,本书是中国植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因而被称为“植物分类学的康熙字典”,可作为《中国植物志》的辅助参考或补充。

  植物的学名,也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一般由最初发现该植物的人用拉丁语命名,以便统一称呼。

  植物拉丁名多数为复合词,有丰富的含义,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使用价值,还有不少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如古代地名、古代民族、地方土名、重大事件、神话人物等。

  但是,由于拉丁语并非一门通用语言,不要说读者,就连大多数植物学研究者理解起来都异常困难。鉴于此,作者对植物拉丁名的构词进行拆分“破译”,详细剖析各种构词成分的含义,解释构词规则。

  该书把表面上看着晦涩难懂的拉丁名复合词拆解成最基本的构词单元,对植物拉丁名进行“基因解码”,将其背后记载的人物介绍勾画出的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学者的贡献一一展开,让读者瞭解到单词背后包含的生动元素,集学术意义与趣味性于一体。

  同时,该书让植物研究者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植物拉丁名及其特点,掌握更多的植物学拉丁语词汇,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能力。

  该书涉及的植物拉丁名是以《中国植物志》为核心的。进行构词解析的对象是《中国植物志》记录的全部维管束植物及近年来发现的新种、新记录和外来物种的拉丁名。

  此外,该书对《中国植物志》中存在的构词错误、拼写错误、印刷错误等进行了订正,采用了经典《中国植物志》初版所用分类单位名称,可以作为《中国植物志》这本植物分类领域最权威、最经典的著作的辅助参考或补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