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7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今年6月和上半年的金融数据。延续5月的增长势头,6月金融数据在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亮眼、超出市场预期。这表明,前期推出的多项稳增长政策已经落地见效,金融活水的“浇灌”为助力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用尽用已有的各项政策工具。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积极助力稳增长。其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等举措受到社会颇多关注。从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来看,6月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大幅增加。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合此前出台的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等政策,将进一步稳住当前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当前,稳增长举措正密集出台,金融机构要能用尽用已有的各项政策工具,努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是近年来一以贯之的政策导向。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同比多增6329亿元。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今年以来,相关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出台、细化。例如,人民银行创新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鼓励其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有了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应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以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促进稳增长。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互支持、配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配合。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创下新高。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例如,财政资金提供项目资本金或为贷款贴息、担保。今年以来,无论是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还是各地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和货币政策打出了一套助企纾困的“组合拳”。下一步,财政和货币政策应继续加强联动、协同发力,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促进国民经济加速恢复。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从6月的金融数据上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了回升势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稳增长任务仍然面临挑战。当前,要继续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地,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来源:人民网 作者:葛孟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