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认为,制造业才是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自2014年莫迪上任后,印度便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倡议,并表示其制造业在未来GDP中的占比要从现时的15%提高至25%。在此后的几年中,印度也推出了多项配套激励政策。最为激进的便是2015年提出的“分阶段制造计划”,旨在通过大幅加征关税,来促使企业将生产制造逐步转移到印度本土。关税覆盖范围,从整机装配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至普通配件乃至高价值器件。首要的就是产业规模最为庞大的手机行业。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连续五年,针对不同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税率达20%,成功迫使相关企业向印度转移产能。
事实上,印度政府先是瞄准充电器和适配器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而后才以关税手段迫使相关企业赴印生产印刷电路板(PCB)等更复杂精密的零配件。行业咨询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师普里亚·约瑟夫(Priya Joseph)认为,莫迪政府上述关税政策和印度上世纪90年代经济开放以来签订的贸易协定,共同推动了印度手机制造业蓬勃发展。2014年,印度仅有2家手机生产企业,而现在印度的手机生产公司数量竟然已经超过250家!
早在2011年前后,印度政府就出台了刺激电子制造业的补贴举措,名为M-SIPS(特殊奖励计划)。这项计划的实行周期,是2012年至2018年。印度政府承诺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包括对特别经济区(SEZ)给予20%的资本补贴,对非经济特区给予25%的资本补贴,给予非经济特区单位设备反补贴税或消费税的补偿。对于一些资本密集型项目,还提供中央税收和关税补偿。2020年,又推出“生产关联激励”政策,即用19.7万亿卢比(约合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包括半导体、光伏、制药、汽车、医疗器械等高精尖行业,准备在印度本土扶持出“印度制造”,并创造出6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从长远来看,印度的新政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就目前来说,其政策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苹果全球供应商中,设立在印度的工厂,从2018年的7家,增至2020年的9家。此前,印度只能生产苹果的一些老旧机型,而从2020年起,本来由中国负责代工的最新机型的部分产能开始逐步转向印度,并且其趋势还在继续扩大。同样,手机供应商中还有三星。目前,三星在印度制造的产量,已由每年的6000万部增至9300万部,在印度的全球产能占比也由原先的20%增长到了29%。在资本投资方面,2021年,印度的独角兽企业和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第三方咨询机构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印度独角兽企业增加44家,风险投资额创下了约28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印度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