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粤港澳合作的发力点和新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8:07:4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的成就。但也要看到,三地仍然受“不同关税区”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开放思维。河套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是一个极具建设性的设想。同样,《南沙方案》提出的“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也应照此思路和方向来谋划。

  社会民生关乎民众福祉,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央深知社会民生合作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在横琴、前海、南沙三地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青年人和老年人是社会民生的重点。港澳社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融合的关键就在于此。就业创业与教育紧密相关,养老康养与医疗密不可分,未来,粤港澳社会民生合作必须打“组合拳”。吸引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创业的前提是,增加内地高校的港澳生名额以及大力推动港澳高校在内地设立校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读书生活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港澳青年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高。内地城市要与港澳开展养老合作,还必须配套医疗系统、医药及医疗器械的管理体制创新。这是大湾区建设的创新和突破方向,要明确思路,还要久久为功。

  三、粤港澳合作的新方向:向西而行

  文章表示,以往粤港澳合作的方向主要是向东而行,即在珠江东岸展开。以香港为例,与内地合作呈现出地理区位上的中心扩散特征,最为靠近的深圳与之合作程度最深,以深圳为主,进一步影响到珠江东岸其他城市、珠江西岸城市乃至广东省外其他地区。然而,伴随着珠江东岸城市(如深圳、广州等)经济水平迅速提升,粤港澳合作主要以珠江东岸为方向的模式遇到了挑战。随着广深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他们对周边经济资源的吸附能力在提高,所以以往向东开展合作的模式对香港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变化。

  为了实现经济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必须“西进”,主动走向珠江西岸。港珠澳大桥为香港“西进”提供了交通便利,而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和建设则为香港“西进”提供了最佳“连接点”。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度来看,实现珠江东西两岸的协调发展,也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地,要避免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