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聚焦“硬科技”,深耕“试验田”
http://www.CRNTT.com   2022-07-23 14:01:16


图为上海浦东陆家嘴楼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据新华网报导,2022年7月22日,沪市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三年间,科创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硬科技”定位,探索注册制实践,显示出对科创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聚焦“硬科技”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迎新”步伐不止。今年上半年,科创板IPO筹资规模超过1155亿元,首度超越沪深主板。

  作为2019年新设的板块,科创板主要定位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经历三年发展,科创板市场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7月22日,已有439家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金额超6400亿元,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40%。截至7月21日收盘,总市值超5.5万亿元。上市企业中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三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短短三年中,科创板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科创板为我国“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股权融资,积极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也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三年间,科创板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截至今年6月末,科创板共上市14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97家高端装备公司、93家生物医药公司,占比达78%。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成功上市。

  “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落地,以及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高质量科创型企业,特别是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活跃,推高了科创板筹资额。”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费凡说。

  上市公司群体的科技“成色”,造就成长“亮色”。2021年全年和2022年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76%和62%,居A股各板块之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