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外部双重安全挑战之下,风险遍布数字化的所有场景,倒逼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
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公安部副部长陈智敏指出,要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思维,来考虑数字安全或数据安全问题,从工作思路、领导指挥、力量组织、作战样式、体系协调、标准规则制定等方面做出调整。
“保障数字安全意识、管理和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望指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事件经常以突发性的方式呈现,及时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处置是保障系统长期持续平稳运行的关键一环,要及时制定针对各类问题的应急预案,并实时开展实战演练,确保出现状况时能熟练应对。
“守护者”定位要变
数字安全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是数字时代构筑新优势、领先新赛道的前提。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介绍,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曾经,网络安全被认为是信息化的附属品,在信息化的投入中,比例低至不到1%。与此同时,用户抱怨为网络安全投了很多钱,但数据该丢还是丢,被人攻击该不知道还不知道。
周鸿祎说:“数字经济时代,意味着一切都架构在软件、网络、大数据之上,没有数字安全的底座保障,一出事就是大事。当前,数字安全最大的痛点就是‘看不见’,与其出了问题试图修补,不如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这就是我们反覆提‘看见’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