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5日电/网评:让城市治理“看得见”又“管得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崔文佳
“新华东路与西海子西路交叉口西北角,多辆共享单车未停放到线内。”“平台收到,立即安排清理。”类似对话每天都会出现在通州区“文明数治”管理平台上。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依靠这套指挥系统,基层治理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大城之治常常存在一个矛盾,就是如何让“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双手”更好协同起来。传统途径是,检查员“扫街”,发现问题,拍照记录,回到单位集中整理,填好交办通知书,再由相关负责部门解决处理。全套流程下来,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文明数治”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便捷沟通,检查员发现问题可以随手拍下、即时报告、当场定位;一方面体现在缩短链条,后台对接辖区街乡镇和委办局,派单与反馈“一键直达”。某种意义上,这好比一个内部图文版的12345热线,“负担减轻,效率提升”是检查员们的普遍感受。
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集中于“最后一米”的小问题很多,“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普遍存在。于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活场景中的不文明现象,鼓励随手拍、随时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相当于赋予了管理部门一双“千里眼”。同时,向技术要效率,也有助于把人力都用在刀刃上。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任务庞杂、责任不小,且往往人手紧张,时常遭遇“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如何降低流程成本、提升工作效能,成为许多地方都面临的一道必答题。通过“文明数治”等办法尽可能将工作人员从整理图片、报送信息等相对机械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省出来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变革时代,科技化、智能化标定着城市新的成长坐标。北京是科技创新高地,有能力让“治理”升级为“智理”。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走向深入,我们的工具与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坚持效率导向,善用技术手段,把科技力转化为治理力,让更多问题被及时发现、迅速解决,如此,基层治理将更加和谐有序,智慧城市的成色也会越来越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