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国际研报指出,吉利等企业进入手机领域,目的是为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大终端的融合长线铺路,最终实现为用户搭建车机、手机之间的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同样,在马斯克的产品蓝图里,也希望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手机,成为特斯拉汽车、脑机设备、星链系统的连接点,而不是依靠其他APP。毕竟,系统内置模组的稳定性和优化程度远高于一般APP。
“进入手机领域体现车企从硬件思维向软件思维转变。”资深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朱辰光认为,“提升议价权,优化生态部署,是车企造手机的目标。”他认为,“基于用户对自家用车品牌相对手机更高的信任度,把手机换成车的品牌,是可能的。”把手机掌握在自己手里,车企在与软件开发者的谈判中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同时,自有品牌手机也会为优化辅助驾驶算法节省大量成本。
收购OR自研?车企造手机要过三关
同样是跨界造手机,不同车企的路线不尽相同。吉利选择收购魅族,通过原有资源改造;而蔚来造手机的路线或与特斯拉类似:直接自己干,打造专属品牌。在常州蔚来车主面对面活动上,李斌透露:蔚来的手机将定位7000元以上的旗舰机型,非曲面屏的直板机,预计一年后上市。据悉,当前蔚来已经对外释放手机业务相关岗位的招聘。
“造手机不难,但造出好用的手机还是有挑战的。”朱辰光指出,车企造手机要过资金关、研发关和销量关。如资金这一关,专业手机厂商研发一款手机的成本约要40亿元。车企若从零开始,需要自建全新团队,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成本更大。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小米2019年投入研发费用40亿元,花费九个月打造了小米9;华为余承东2020年透露,华为Mate40系列耗资5.6亿美元打造,该研发费用还不包含海思麒麟9000芯片。业内人士指出,吉利、蔚来、特斯拉等车企承担数十亿元的成本,压力也不小。从研发关来看,车企自研手机难度或比汽车简单许多。华为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分析称,手机行业如今高度成熟,只需要提供合格的产品设计图,很多代工厂都可以提供全套的生产服务,甚至直接贴牌生产。
车企还要面临“销量关”。就吉利和蔚来对比来看,吉利汽车去年累计销量为1328029台, 蔚来则仅为91429辆,在销量的支撑下,吉利造手机的实力显然更强一些,研发效率或许也更可靠。
观察:造手机,用意在造“触点”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车企造手机显然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车企造手机,也并非为了图手机市场的几分利润。车企造手机,还是为了汽车主业。可以畅想,未来我们开着特斯拉、蔚来、吉利或其他品牌的汽车时,匹配的也将是与车辆高度融合联动的“汽车品牌”智能手机。车就是你的大号智能手机,手机就是你的缩小版汽车。
蔚来的秦力洪曾说过:过去的车企在产品之外,比的是投放、渠道;以后的车企,比的是谁用户触点更多。在未来,用户触点的争夺除了手机,或还会有更多衍生到生活与家庭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