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重创新。结合中国消费市场出现的新需求和供给新趋势,发力创新。要紧抓供给升级创新,适应消费品质升级大趋势,抓好新国货和免税零售发展的机会,通过商品、渠道、场景及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引领消费和促进消费增长。要紧抓数字化转型创新。疫情发生以来,大量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快向线上迁移,线上消费占整个消费市场的比重持续提升。在推动线上消费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小店等线下传统业态数字化,打造新消费热潮。要紧抓区域融合创新。近年来,以县城为核心的县域市场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下一步应促进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县域市场、农村地区的互动,助推中心城市消费向中高端发展。
第三是促开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来自开放。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依托国货新品牌创造和消费品制造工业加快升级,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者到中国来体验、来消费;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国际消费品牌,促进高端消费资源聚集。
第四是补短板。不仅要关注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服务性消费产业,更要通过城市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加快补齐服务性消费产业的短板,为促进消费升级、引领新消费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完善、商业街区保护、宣传等方面的支持,改善城市核心商圈和主要商业街区的发展环境,使之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加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空港、海港为枢纽的网络化交通体系,密切与国内外城市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促进中心城市和县域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互通,提升中心城市的消费集聚与辐射能力。
文章最后说,放眼未来,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仍将是消费增长最主要动力源之一。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为75%-80%,中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型城市群会促使中高端消费向中心城市集聚,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市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在成为消费新高地,加快推动中国消费市场塑造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