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需要新动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8-23 08:48:06


   
  全球化处于回调状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的紧张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日益明显,全球需求下降引发贸易下滑,疫情的反覆导致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短缺风险依旧存在,加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经济局部“脱钩”的风险加大。区域经贸合作的性质、原则和内容正在发生系统性调整。大国竞争的加剧使国际经济协调从双边利益最大化向限制追赶者的发展空间转变。“维护国家安全”成为主要经济体对外经贸政策及构建国际经贸新秩序的战略工具。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为亚太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负面溢出效应持续增加,粮食危机常态化风险加大。能源短缺问题依旧是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挑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使世界经济的稳定性下降。下半年全球粮食短缺将持续,易引发饥荒、动乱等情况,特别是在以往就存在营养不良、粮食不安全等问题的地区。
  
  调整中孕育新发展机遇
  
  文章指出,在应对疫情、地缘政治紧张等冲击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修复和完善的过程。在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将孕育新发展机遇,技术创新提升全球增长动能,国际政策协调和国际发展合作有利于应对危机溢出。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并进一步促进产业变革,引发数字产品消费、电子商务、远程工作模式、数字平台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使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发生实质性的调整,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022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达到4.6%。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产生了积极成效。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至6月份,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5.6%,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监管合作和粮食安全合作将有助于各国降低贸易成本。各方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需要增强共识和互信,构建发展导向的全球合作框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