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三部门联合发文规范,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共赢
http://www.CRNTT.com   2022-08-25 09:46:17


 
  第一财经注意到,由于光伏产业链的供需错配和上下游扩产节奏的不同,整个行业苦“天价”硅料已久。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国内单晶复投料的最高价格已超过31万元/吨,较2021年初8.76万元/吨的价格涨幅已超过253%,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28次涨价。

  硅料价格飙涨直接导致全产业链利润分布不均的结果,业内出现“上游吃肉,下游吃土”的声音。

  上游硅料企业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上半年的净利同比增长达到三倍之高,另一硅料企业特变电工(600089.SH)上半年的盈利也同比预增149%至162%。而下游企业就没这么“幸运”了,拓日新能(002218.SZ)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预降50%~65%。“受到硅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组件毛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拓日新能在公告中分析称。

  无锡萨科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夏家喜表示,企业销售额翻了一番,但是利润率却降了一半。这会让很多公司不愿意去做生产,太累、毛利率太低。

  天合光能(688599.SH)相关负责人日前称:“光伏组件厂商天然同时具备前端的原材料是现货、后端针对客户是期货的属性。前期可以看到很多组件厂商签了6到9个月的长单,提前把价格和量定下来。”

  “但是2021年开始,供应链上游的价格一直在涨,我们通过快速调整出货和签单结构的方式来应对这种产业链价格波动,差不多把长单和短单的比例给倒过来了,大部分是短单和现单来保证利润,长单的比例占得比较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向海外要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