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9:10:50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评社北京9月5日电/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双碳”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人民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闫萍、张越、尹德挺执笔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同时,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碳排放法律法规、交易机制尚不健全,技术、标准、人才等基础支撑薄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有的放矢推动“双碳”工作取得实绩、发挥实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准确把握“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着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也应清醒看到,中国是在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开启降碳进程的,降碳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前所未有。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还应看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试图以碳关税、碳投资、碳义务等手段增加中国减排责任,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博弈依然激烈。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双碳”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的挑战。

  深入推进“双碳”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坚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等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文章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以系统观念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