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线上“充电”长本领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19:03:2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人们过去依赖教育培训机构的功能,现在的知识传播、科普知识则更易得、更多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说,随着新信息平台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空间,知识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速,信息平台应该想方设法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

  知识随手搜

  如何让有益内容更丰富?多家平台纷纷拿出实招。从基础学科到高端装备制造业,从能源战略再到载人航天,科学名师在线分享尖端科技知识和最新进展……抖音项目负责人王蕾介绍,抖音和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日前联合推出《院士开讲》第二季,邀请院士分享尖端科技知识,内容累计播放量已超1.3亿人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传播的知识和内容非常生动真实,看起来也方便,用短视频进行传播和普及科学是非常好的形式。”地质学专家刘嘉麒院士说,“通过短视频做一次讲座,能够使很多人听到这个知识,点击量能达到五六百万。过去就是通过黑板、教室这种讲课的形式,受众很有限,而通过短视频,传播的规模更大、效果更好。”

  “快手新知播”直播活动推出了《开聊吧,经济学家》《心灵解忧所》等覆盖多领域的内容,通过直播场景的互动性、社交性与沉浸性,为用户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快手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季17至19时最受欢迎的知识内容是烹饪教学,说明大家都喜欢在晚餐前学习如何做菜;而21至23时,乐器相关内容被更多观看,在睡前时间,这既是学习,也是放松。即用即搜即学的“插件式学习”已成为用户的日常。

  “短视频和直播正构成科普传播的新潮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副教授白晓晴认为,短视频和直播给科普传播生态带来重要力量。科普内容借视听化语言,可通过凝练观点和通俗表达,以图文动画演绎科普内容,增强科普视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另一方面,知识类短视频可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