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对此,需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快补齐中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同时,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注重协调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需实现多个层面和领域的协调,要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不能各自为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良性循环,打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循环;等等。
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祗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特别是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需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面向未来,我们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
进一步推动共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具有共享属性。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需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切实发力,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祗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文章认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呼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弥合“免疫鸿沟”。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应该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当前,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此,中国呼吁各方坚持多边主义,团结抗击疫情,确保疫苗、诊断试剂等公共产品公平可及,确保疫情大流行防范与应对机制可持续,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全民健康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中国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把握当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更要放眼未来,下决心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们主张,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还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共同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需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