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2-10-06 08:35:37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这十年,是深耕网络互动的十年。文艺逐渐摆脱将网络作为媒介工具的认知,在审美内化的过程里孕育出新的属性,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开创了网络文艺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视觉、技术、场景、消费、内容转型

  十年来,网络文艺在传播格局上不断转型,为受众带来了全新审美体验。

  文艺表达在网络上的传播形态,从文字符号(如BBS论坛、网络文学)为主,向着视听体验(如短视频)急速迈进,网络文艺实现了视觉转型。以视觉为中心的文艺转型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读取门槛,网络文艺的人民性得以充分彰显。

  5G时代,硬件联网速度的跃升,使个体主导的信息反馈空前繁盛,网络文艺实现了技术转型。网络平台普遍迈向“社交化”,从十年前博客转向微博开始,社交网络服务已遍布人们的衣食住行。视频弹幕既活跃了网络气氛,又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个作品的优劣已经不能完全依赖于作者或发布者的单方面贡献,虚拟社交语境下的文艺给过程性体悟赢得契机。文艺消费群体有机会参与表达、充分交流。技术的转型还体现在虚拟现实给审美带来的沉浸体验上。

  网络信息的获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多元,上网不再拘泥于办公室或桌面,日常起居、通勤、购物、教育、休闲、娱乐等诸多场景被手机及移动应用渗透,网络文艺实现了场景转型。文艺源于生活,而移动互联网对生活场景的开拓给艺术灵感的生成、创作、传播与互动带来极大便利。竖屏作品的崛起,就是硬件终端场景化表达的一个侧面。消费场景的碎片化也推动着短剧集的网络视听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追捧。

  传统的文艺消费,在时间上相对于创作略有滞后;在空间上则追求仪式感,氛围时而浓烈,时而肃穆,时而雅致。网络文艺实现消费转型,在时间上压缩了沉淀与发酵期,趋向于即时性审美反馈;在空间上突破了环境的局限,拓展了文艺的普及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