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纾解“急难愁盼”,推动高质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10-06 11:00:57


 
  居家照料面临较大负担,呼唤专业护理充分发展。调查显示,子女、配偶仍然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照料提供者,因此,家庭规模的大小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程度直接决定老年人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照料。一般而言,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大都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和看护费用双重叠加会增加其家庭经济压力。而老年专业护理目前需求大、缺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对正式照料服务的需求。“十四五”期间,健全和提升居家社区、机构的专业看护和康复功能,提高专业护理人员水平,发展医养结合,不仅能够释放医疗资源,更能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养老服务亟待更加均等化。王先生常年在外地工作,父亲去世后,母亲逐渐变得孤独,于是他想送母亲去养老院。但是考察了几家养老院之后,他发现好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有好护工的养老院更难找。王先生最终还是决定把母亲带在身边自己照顾,“不放心她去养老院,只能先让她适应一下城市的生活”。

  当前,公立养老机构因为收费低、服务好、公信力强等特点,承担了很多非基本养老功能,长期一床难求,难以高质量承担起公办养老机构对于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照料的兜底保障职责。“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完善老年福利机构的硬件设施,提升护理机构的人员素质;同时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

  城乡养老服务的差别也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乡村常住人口比重和65岁及以上乡村常住人口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和6.61个百分点。虽然“十三五”以来,我国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为100%、79.5%,农村地区建设仍需继续加强。同时,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的体系,很多养老设施和制度建设都具有碎片化特点,对需要照料的失能老人主要通过高龄补助等补贴方式提供照料,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化管理。“十四五”期间,如何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

  养老服务涉及部门多,政策落地和监管需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主要由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提供,但养老问题涉及领域广泛,比如老年人生活照料的经济来源和医疗卫生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众多部门和机构,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因此,政策的落地生效、协作执行和监管难度等有所增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